高校建起“非遗”工作室,展示绝技绝活,传承民间艺术

  发布时间: 2010-10-20 被阅览数: 783来源:学校网站


      北仑大?坝头社区的乐翠娣老人今年60多岁,她从七八岁就开始学习剪纸,十五岁参加工作后一直利用空余时间剪纸。乐大妈是北仑区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代表性传承人之一,曾代表宁波、浙江连续两次在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剪纸大赛中获得金奖,还有两幅作品被国际剪纸艺术节收藏。
      如今乐翠娣老人是我院社团联合会纸艺协会的指导老师,北仑区大契街道剪纸协会会长。在采访时,我们在桌上看到了乐翠娣老人剪的108将的剪纸作品。据她介绍,这样一部成品她用了三个月时间,每天早早起床,到晚上不间断地剪,其中的每个小圆都是十几刀一点点剪出来的,根本不能用刻刀刻。
      在我院,专门成立有乐翠娣老人的剪纸艺术工作室,这里挂着很多老人的作品,老人说:“2008年奥运会期间,我专门设计了一幅‘同一个世界,同一个梦想’的作品,剪了整整一个星期,剪一段保护一段,要特别小心。还有一幅作品以56朵花为主题,代表我们国家的56个名族,每一个人都是‘龙的传人’”。
      在采访中,乐翠娣老人特别提到,前段时间,她专门去参观了世博会的中国馆,看到里面挂着很多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作品,非常地感慨。老人对我们说:“如今的剪纸技术都是老年人教给老年人,生命力不强。如今,我院开设这样一门课,并给我一个工作室,让我能把这门传统艺术教给更多的人,尤其是有技术,眼快、手快、心巧的年轻人,我真的很高兴。大学生正拥有学剪纸最好的年龄,因为年轻人具有创造性,拥有一双敏锐的眼睛,超强的动手能力,不仅很快可以学会剪纸,更重要的是可以传承、创新和发扬。我相信,剪纸艺术会在我院得到延续。”
      当前,很多非物质文化遗产已处在濒危状态,再不保护,可能很快就会消亡。现有的继承者都年事已高,而缺少下一代传人正是它们面临消亡的最主要原因。我院是北仑区唯一一所高校,学院着力打造区域文化中心,培植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相融合、相整合的校园文化。2007年开始,学院启动了“素质拓展训练营”,开设了6大平台38个项目,包括成功学主题讲座、中国传统文化学习、职业素养教育、心理训练、军体训练和才艺训练。在中国传统文化学习项目中,学院探索引入民间艺术、绝技绝活,先后建起了书法工作室、茶艺工作室,并引入乐翠娣老人的剪纸艺术工作室、国家工艺美术大师张德和的根雕艺术工作室,以及以天然大漆为材料、具有中国民族绘画特色的漆画艺术工作室等5个“非遗”工作室,起到了良好的育人效果。一是让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了祖国、了解了家乡,激发了学生爱祖国、爱家乡的热情;二是通过感受历史精髓,提升了校园文化的品味,提升了学生多方面的素质和修养;三是发挥了高校作为文化传承的载体作用,积极保存和维护了区域文化精髓。此外,学院还每年举办一次趣味运动会,开设有踢毽子、放风筝、竹竿舞、跳大绳等民间传统运动项目。通过这些平台,许多大学生认真学练传统民间技艺,为校园吹进了一股民间文化之风。
      采访中,很多大学生表示,非物质文化遗产进校园非常有意义,既丰富了他们的课余生活,又学到了民间文化知识,掌握了民间技艺。一位来自纸艺协会的会计专业学生说道:“当时是因为兴趣爱好加入了这个协会,但是没想到,能够成为乐奶奶的徒弟。其实剪纸并不难,心细很重要。乐奶奶经常来指导我们,使我对剪纸更加感兴趣了。我希望通过努力,能够将剪纸艺术传承下去。”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学生记者:许燕婷
编辑:宣传部